瞭望 :如何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推向纵深?(节选)

【来源:新华网 | 发布日期:2017-03-14 】 【选择字号:

改革发展为了谁、依靠谁,这是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目的与动力的重大问题

  ◆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根本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去年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12次中央深改组会议,其中涉及民生相关议题的会议有9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民生领域文件,涉及扶贫、医疗、就业、教育、养老、社保等多个方面

  ◆ 在中央深改组会议新闻稿中,“落实”一词高频出现,仅201612次会议就强调了100余次

 

  ◆ 既往的改革实践表明,越到“最后一公里”,各种“中梗阻”对改革的阻滞力也越大,任何跑冒滴漏、虚晃一枪,都有可能使相关改革的成效打折扣,有可能导致改革方向偏离、改革任务落空

  ◆ 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要跟进到哪里。一年来,中央改革办的专项督察覆盖27个中央和国家机关、26个省区市,中央环保督察覆盖半数以上省份

  ◆ 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已经高度融合,改革由单项和局部突破转向全方位系统设计和整体推进的趋势更为显著,改革内涵已由经济领域全面拓展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及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国内改革更加深入地拓展到应对逆全球化挑战、参与全球治理中来

  2017,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这是“十三五”规划实施进入重要阶段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节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年份,非常重要的是,在这一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海内外注目的2017“两会时间”已经开启。3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全国两会上,亿万人民的意愿诉求将通过两会的制度渠道,转化为推进改革、促动发展的国家意志。

  改革发展为了谁、依靠谁,这是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目的与动力的重大问题。认清改革的力量之源、发展的最终目的,就能激发出攻坚克难的强劲动力,朝着目标砥砺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努力使各项改革都能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都能满足人民群众愿望和期待”;  

“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根本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改革的顶层设计,到群众身边“小事”,无不诠释出人民利益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清晰地勾勒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人民至上”和“民生逻辑”的执政情怀。

时时问需于民,事事问计于民,把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群众反映最突出、最集中的问题,就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向。“以人民为中心”,是改革的“人心标准”,更是执政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呼应民心民意,为改革顺利推进赢取新的动力,更展示出改革的信心与决心。

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定,四梁八柱已然立起。供给侧、行政管理体制、司法、财税、户籍制度、央企薪酬、考试招生、农村土地、公立医院、科技体制、监督执纪……一项项牵涉深层次调整的改革,在顶层设计与着力推动下破题,不断发力。

  改革为民。去年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12次中央深改组会议,其中涉及民生相关议题的会议就有9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民生领域文件,涉及扶贫、医疗、就业、教育、养老、社保等多个方面。

  “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全面深化改革,始终锁定民生关切点,紧紧抓住破解民生难题与保持经济增长的“最大公约数”,让改革红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健康中国”展开蓝图、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走向深入、产权保护顶层设计完善、房地产调控“一城一策”……2016年,改革瞄准民生领域的“痛点”,逐一破题,精准发力。

  在过去一年间,人们已经开始在方方面面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  

  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棚户区住房改造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380多万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全年降低企业税负5700多亿元;儿童医疗资源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家庭医生走入寻常百姓家;教育均衡布局逐渐发力,更多的孩子实现“就近入学”;增设巡回法庭,进一步下沉审判中心,方便群众诉讼;提高低保、优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为17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或护理补贴;身份证异地受理工作进展顺利,群众不必为办证再受来回奔波之苦……

  从国计到民生,全面深化改革给予群众的,既有切身利益的保障,也有公平正义的实现;既有发展红利的共享,也有美好前景的预期。这正是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之后,全面深化改革能够多点发力、密集施工的深厚底气。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大责任”扛在肩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持续提供动力。

2017年,改革将继续向纵深推进。“以人民为中心”,正是体现了决策者在多元中定主导、在多样中求共识、在多变中找恒量的执政智慧,将改革目标指向与群众的意愿、人民的利益紧紧相连。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将进一步汇聚民意、民心、民智,中央治国理政将继续锁定“民生坐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源源不竭的动力。

  明确责任,抓住关键少数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节点,面对千头万绪的改革部署,面对人民群众的殷殷期待,该如何发力?

  26日,春节刚过,中央深改组召开第三十二次会议,这也是2017年度的深改组首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不仅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扑下身子,狠抓落实。

  抓主体,明责任,正是几年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

  “改革千难万难,一把手肯抓肯干就不难”。实践证明,作为“关键少数”的地方和部门一把手,其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改革的推进进度和实际成效;一把手争做勇于改革的先锋和善于改革的表率,则改革推进也将更有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不同改革主体责任划分清楚、明确下来,理清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提高履责效能,以责促行、以责问效。党员、干部特别是地方和部门一把手,既要当改革的促进派,又要当改革的实干家。

  2016年中央深改组清晰划分了各类改革主体的责任:专项小组对本领域改革负有牵头抓总、特别是协调解决矛盾的责任,既要抓统筹部署,也要抓督察落实;改革牵头部门是落实中央部署具体改革任务的责任主体;地方党委对本地区全面深化改革承担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抓改革,是一项重大的政治责任。改革落实能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突破“中梗阻”,“改革红利”会不会被截留,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尤其是党政一把手,首先需增强“四个意识”,切实强化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保持思想上共通共鸣、精神上高度默契、感情上同频共振、行动上步调一致,攻坚克难化解社会问题,激流勇进突破发展瓶颈,不畏艰险推动改革大业。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国内外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汇的严峻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政府工作报告 

  面对改革中的种种困难,各级干部更要主动克服本领恐慌,敢于担当。特别是对于涉及到群众利益的改革,要以饱满的勇气智慧、强烈的责任担当,坚定不移地干。对重要情况、矛盾问题、群众期盼心中有数,对改革举措成效如何,抓实精准落地、抓实探索创新、抓实跟踪问效、抓实机制保障,使各项改革更加富有成效,真正做好改革的主体,担负起改革的责任和人民的期盼。

  牵住牛鼻子,以重点带动全局

  全面深化改革是系统工程,头绪多,任务重,改革向纵深推进,牵涉的体制矛盾和利益关系将会越来越复杂。

  正因如此,改革抓重点、抓关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牵住改革“牛鼻子”,既抓重要问题、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这是重要的改革方法论。

  “要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 

  对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啃“硬骨头”、探“深水区”,离不开对改革大局的把握。当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明确了“统筹兼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改革都要从全局出发,从全局思考,最终落实每一项具体措施。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既要心中有数,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先集中力量把主要改革举措推出来,列出“问题清单”,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2016年多项改革综合施力,已呈现出对改革深层次脉络的把握:

  在经济生态领域,改革抓住阻力大、利益调整难的硬骨头持续攻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稳起步,改革支撑发展的动力作用逐步显现;

  在民主法治领域,改革保持着政治定力和改革韧性,稳慎、主动破解体制机制障碍;

  在司法领域,以司法责任制、司法人员分类管理、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为基础的司法管理体制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认罪认罚从宽、司法公开为重点的诉讼制度改革,以立案登记制改革、最高人民法院增设巡回法庭为代表的的优化司法职权配置等关键性改革顺利推出;

  在文化领域,改革把牢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推进制度创新,强化督察落实,重点改革支撑作用日益凸显,释放了文化创新发展的强劲势能;

  在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划改革,瞄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聚焦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推出一批重点改革举措,办成了一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难事,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则突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形成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齐头并进、互相支撑的良好态势,党的建设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同时,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出发,与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结合,重点改革举措取得突破,中央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在国防和军队领域,建立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实现了军队组织架构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

  可以看到,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愈发清晰。全面深化改革的每一个着力点,无不回应了人民期盼,展现了党中央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

  例如,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推出了一批标志性、支柱性改革举措。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在提前完成本届政府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三分之一目标的基础上,去年又取消165项国务院部门及其指定地方实施的审批事项,清理规范192项审批中介服务事项、220项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在今年,“放管服”改革还将持续加力,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坚决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让企业和群众更多感受到改革成效。

  2017年,改革将紧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向中心聚焦、向深处发力。在今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一个必须牵住的“牛鼻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表面看是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往深里看则是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为发展培育新动力、增创新优势。

编办概况